咨询热线:138-8012-3262

在线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未成年人犯罪 > 文章详情

未成年犯帮教的机制如何创新

来源:互联网 作者:未知 时间:2016-07-05

  摘要:机遇和挑战并存,重任与使命在肩,创新与发展帮教制度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努力加强未成年犯帮教工作。为了帮教机制能够得到更好的运用,以下由本网小编为您做详细介绍。具体内容如下:

  (一)调动社会合力,促使帮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政法部门各单位要齐心协力,互相配合作好帮教工作,要坚持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对未成年犯予以扶持帮助,促使其尽快顺利回归社会。公安、检察、监狱等机关建立专门的帮教体系,配备经验丰富的综合型人才负责帮教工作。

  家庭和学校应当协助司法机关作好未成年犯的帮教工作,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应对其加强家庭帮教工作,所在学校加强对其进行学校帮教工作。

  发挥民间社会团体、组织和社区的作用,如未成年活动中心、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等组织应把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将法律知识和预防犯罪教育纳入职业培训的内容。

  此外应该号召社会各界高素质人才积极加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志愿者队伍中来,根据他们的专长分别组成心理咨询小组、家庭教育引导小组、贫困生救助小组等,及时引导、教育、帮助未成年人,加大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广度和力度。

  (二)推进独立建制的少年审判庭建设

  建立少年审判庭,使未成年案件判后的日常性工作纳入职责范围,有专门科室配以专人负责,统一规范管理,扎扎实实地做好延伸帮教工作;少年审判庭通过回访帮教,与帮教小组、帮教对象的监护人时常保持联络,掌握该人在学习、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动态信息,便于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犯罪;壮大少年审判的队伍,注重对少年审判人员的配备,注重对少年审判骨干的培养。正如最高院王胜俊院长所说,“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未成年的培养、教育和保护工作。

  根据未成年人犯罪不断增长和未成年人民事权益保护任务不断加重的需要,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法院的少年法庭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三)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

  对失足少年而言,犯罪记录往往会成为伴随其终生的污点,不仅会影响其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升学、就业。对有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判处较轻刑罚后,依照设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其犯罪记录消除,揭去犯罪较轻少年身上的标签,有利于避免人们带有色眼镜看待他们,消除他们的心理阴影,顺利回归社会,避免他们重新走向犯罪的道路。

  不仅如此,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材料应当严格实行保密和局部性的传递制度、不予扩散,以便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悔过自新的环境,使他们能抬头挺胸做人,重新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四)完善社会帮教组织,规范社会帮教制度

  未成年人的教育、培养和管理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对失足少年的帮教要取得应有的效果,仅仅依靠法院一家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否则只会出现“社会帮教人人管,又人人不负责”、“齐抓共管”常常“谁也不管”的局面。

  我们应在市一级成立未成年人社会帮教办公室,全面管理未成年犯的社会、学习和工作,县一级成立未成年犯社会帮教协会,在乡镇和街道成立未成年犯社会帮教小组,形成市、县、乡镇三级工作网络,同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台规章制度,明确各级帮教组织的工作职能和责任,使各级社会帮教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各居委会、村委会应根据本社区未成年人犯罪的实际情况、严重程度、实际人数,聘请心理辅导人才、帮教矫正人员等合适人员协助作好帮教工作。

添加微信×

扫描添加微信